山东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不是青岛和济南
山东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不是青岛和济南
山东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不是青岛和济南
山东,北方经济第一大省(dàshěng)。
在(zài)省内,青岛与(yǔ)济南如同双子星座,在经济总量、科技、贸易、交通、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是遥遥领先般的存在。
不过,山东人均GDP最高(zuìgāo)的城市,却不是青岛和济南,而是东营。
胜利油田青东五滩海陆岸采油平台(píngtái)
2024年,东营人均GDP达到19.5万元。相(xiāng)较之下,青岛和济南分别为(wèi)16.1万元和14.2万元。
实际上,东营可以说是一座“什么都不是”的城市(chéngshì)。不是一线(yīxiàn)城市,不是省会城市,不是副省级城市,也不是计划单列市。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2024年(nián),上榜中国企业(qǐyè)500强企业13家(jiā)、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14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5家。
人均GDP常年位居省内(shěngnèi)第一的东营,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作为地级市(dìjíshì),东营成立于1983年,是山东16个(gè)地级市中,除日照外“最年轻”的一个。
东营因油而生,因油而富。谈到东营,石油是(shì)绕不开的话题。人均GDP高的原因也很简单:家里有油,人口不多(duō),石化等上下游产业链创造(chuàngzào)庞大经济效益。
如,作为中国重要石油(shíyóu)基地胜利油田的主产区,东营市(dōngyíngshì)累计原油产量一度占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近1/5。
东营不仅开采石油,也汇集了一批大型民营(mínyíng)炼化企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占山东省的1/3、全国的1/10,既是全国地炼能力最大(zuìdà)的市(shì),也是全国石化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
庞大的产能构筑起东营工业发展根基。2024年东营全市规上化工企业实现(shíxiàn)营业收入(shōurù)6764.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65.7%、占山东(shāndōng)全省化工产业营业收入25.2%。
不过,资源型城市的经济,也容易受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周期波动的影响(yǐngxiǎng)。经济发展好的时候很好,差的时候也会(huì)很差。
2014年以来,东营发展出现一段(yīduàn)低谷期,有几年经济增速都不到5%。2015年,受低油价冲击,胜利油田首次陷入亏损,全年亏损超过92亿元,从(cóng)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营当时面临的(de)困境。
此外,2019年(nián)(nián)第四次经济(jīngjì)普查 “挤水分”后,东营2018年GDP 从4152.47亿元修改为2785亿元。2019年,东营GDP为2916亿元。
石油产业如同深植于东营地下的庞大根系,为(wèi)其人均GDP的持续(chíxù)领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
但在资源型城市纷纷探寻转型的(de)当下,“富得流油”的东营又将怎样抉择(juézé)?
推动石化产业链向(xiàng)高端延伸是东营正在探索的路径之一。从基础的炼油,到高附加值的化工新(xīn)材料、精细化学品,通过(tōngguò)构筑完整、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条,支撑经济的活跃度与发展韧性。
2022年,东营化工产业首次超过(chāoguò)炼油,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第一(dìyī)动力源。
“十四五”期间(qījiān),东营针对石化、橡胶(xiàngjiāo)、石油装备、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都明确了发展任务。
其实,对东营来说,还有着更重要的任务。作为重工业(zhònggōngyè)城市,生态环境压力(yālì)始终伴随。
黄河口(huánghékǒu)生态保护责任重大,绿色发展要求日益(rìyì)提高,倒逼东营必须走出一条高效益与低排放并重的新路。
总之,不以GDP论英雄,人均GDP也不是(shì)衡量城市(chéngshì)经济含金量的唯一指标。居民幸福感、公共服务水平、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创新发展的可持续性,都是衡量城市发展综合质量与内在价值的重要(zhòngyào)维度。
新闻,有温度;分享,是(shì)力量!
公众号(hào)
中国(zhōngguó)新闻网
四川卫健委通报“某药企涉嫌贿赂(huìlù)医生”:59人违规收费
发生(fāshēng)多起中国公民被印度部队拘捕事件,我使馆发声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