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让古老民俗焕发时代光彩!第二十一届吴地端午民俗文化活动开幕

体育正文 282 0

让古老民俗焕发时代光彩!第二十一届吴地端午民俗文化活动开幕

让古老民俗焕发时代光彩!第二十一届吴地端午民俗文化活动开幕

5月31日,第二(dìèr)十一届吴地(wúdì)端午民俗文化活动在苏州(sūzhōu)古胥门广场举行,坚持“续、多、新”路径,不仅(bùjǐn)赓续江南千年文脉,擦亮“江南文化”品牌,更通过青春化的表达、场景化的体验,让古老民俗焕发时代光彩,为姑苏文旅注入全新活力。 古胥门城墙下,铁甲铿锵,战旗猎猎。“回溯端午”历史情景巡游活动中(zhōng),来自苏州城市学院空乘专业和沧浪文联艺术团的演员们(men)身着铠甲、手持战戟,踏着整齐的步伐列阵而(ér)来,复刻了当年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筑城(zhùchéng)练兵(liànbīng)的历史场景。在巡游的过程中,演员们还与围观游客互动,讲解每一处细节背后的故事,让传统(chuántǒng)文化以最鲜活的方式“出圈”。 地道的老苏州方言、小巷人家的家长里(lǐ)短(jiāchánglǐduǎn)……短剧《天井里的故事》端午哉在开幕式上正式发布,《我们的节日(jiérì)·清嘉录导读》则按照时令顺序,再现古籍中苏州人“诗一般”的岁时生活。 开幕式后,一场端午包粽竞速赛吸引了(le)来往市民与游客的驻足观赏,来自姑苏区8个街道的居民代表同台竞技,十指(shízhǐ)翻飞间一个精巧玲珑(línglóng)的粽子就完成了。围观的人群中(zhōng)不时爆发出惊叹声和掌声(zhǎngshēng),许多年轻人忍不住卷起(juǎnqǐ)袖子在体验区现场“学艺”。“今天和朋友一起包了3个粽子,让人回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过端午的时光了。”00后新苏州人小孔表示,还能在民间大师的指导下,将晒干的艾叶、薄荷装入绸袋,做成既美观又实用的随身香囊,编织饱含美好(měihǎo)期许的五彩绳、绘画驱邪祈福的钟馗像。一站式的民俗(mínsú)体验摊位(tānwèi)前挤挤攘攘,好不热闹。 在广场中央的传统戏法表演区,当魔术师从箱子(xiāngzi)内掏出白鸽(báigē)的时候,杂技演员同时转动起数十个碗盘……引得孩子们睁大了眼睛,仿佛(fǎngfú)穿越回古代的热闹庙会。 “我们特意根据苏州特色开发了(le)各式形状的糕点,比如这款玉兰花形状的就很受年轻人的欢迎。”老字号(lǎozìhào)半月斋的汪师傅介绍道。一旁取材自黄瓜、黄鱼、咸鸭蛋等“五黄”的特色菜也吸引(xīyǐn)了不少游客的围观,既是对(duì)传统民俗的传承,又结合当下消费习惯进行创新型改编。 有了年轻力量的(de)加持,粽子也变得“时尚起来”,乌米(wūmǐ)饭制作技艺代表性(dàibiǎoxìng)传承人方伟锋带来的乌米冰淇淋深受欢迎,底层是温热的传统乌米饭,上层是清凉的冰淇淋,一勺挖下去,冰火交融(jiāoróng)的口感让人拍案叫绝。沧浪“创”咖的(kāde)新品“一米阳光”,特别推出端午(duānwǔ)限定杯,用小巧别致的水晶(shuǐjīng)粽进行装点,是打卡出片的绝佳利器(lìqì)。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苏州市姑苏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同学带来的手工艺品,传递着温暖的力量。此外,还有身穿汉服来自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国风社的成员,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文创摊位(tānwèi),为吴地端午增添了一份艺术文化魅力。 通讯员(tōngxùnyuán) 沧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让古老民俗焕发时代光彩!第二十一届吴地端午民俗文化活动开幕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